笔者接触过如此一位保姆,她来自偏远农村,今年21岁。她说自己选择这份工作,纯粹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。可是刚给一个1岁半的男生做了几天保姆,就被辞退了。问及缘由,她说人家嫌她不会笑,对孩子一直冷冰冰的。她委屈地说:“我感觉自己也没做错什么呀,他们让我做的,我都尽力做好了,照顾孩子吃好、喝好、睡好。孩子又不是我的,做什么让我总对他笑,再说,我也笑不起来。”
这位保姆到此时也没意识到自己被辞退的原因,就更谈不上怎么样让她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了。身体健康上的照顾固然要紧,但对于成长期的孩子,更要紧的是给予心理上的关爱和温暖。从这个实例,大家可以看到,一些保姆带孩子,就是着眼于怎么样“照顾”好孩子,不让他们饿着、哭着、累着、困着,完全一副“公事公办”的姿态,只须完成主人交给的任务就好了,至于怎么样让孩子更健康、快乐,怎么样和孩子打造更亲密、温暖、信赖的关系,根本不在她们的考虑之内。即便偶尔与孩子亲昵等也只不过出于完成任务的考虑,不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。
在与这个保姆的进一步交谈中,我发现她非常怕孩子摸这碰那,不大想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,怕出危险,甚至在环境非常安全的状况下,仍给孩子太多的限制,剥夺了孩子学习、体验的权利,使孩子失去了很多从运动中学习、从操作中感知的机会。为了完成“不出危险”的任务,相当一部分保姆都绝对不会“放任”孩子。
还有一种状况也不容忽略,有部分保姆因为个人历程和家庭背景缘由,嫉妒孩子有幸福的童年,有富裕的家庭,有关爱他的爸爸妈妈,还有保姆……保姆体验到的是极度的不平衡———为何我当年没如此幸福?因此当面对孩子时,她不可以发自内心地关心他、爱他,给以温暖、拥抱和微笑。
孩子的感知是十分敏锐的,因为长期与保姆呆在一块,又得不到妈妈般的爱抚、亲昵、微笑和怀抱的乐趣,容易烦躁不安、喜欢哭闹。这种关系还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成年后的感情和婚姻。日后他与人打造亲密和信任关系时会出现障碍,譬如与人有疏离感、缺少信赖和爱心,易产生暴力倾向等。